裴卓說:「今天是人們歡慶的日子。
對「卡片盒筆記法」的一個常見誤解是「它沒有結構」,但這其實是個誤解。如果我們真的不知道從何開始,博士也建議我們先從大腦想到的架構開始,寫下我們腦子裡目前已經有的筆記結構,再從該架構繼續擴展。
由於它的規則很簡單,也就是: 寫卡片 做連結 排順序 (重複以上步驟) 這種簡單性允許建立繁複度 (complex)高的網路,但不會變得複雜(complicated)。在學習或研究一個議題時,不同的時間、不同的脈絡,會有不同的想法需要更新,這就是「卡片盒筆記法」的精神。它強調「我們不是做一個規劃者,按部就班的照著寫作指南、學習指引來做事」。1. 短期/單一專案 (Short term -one project)vs. 長期/跨專案 (Long term -cross project) 傳統的筆記方式是根據單個專案收集問題與做筆記,當專案完成之後筆記就會擱置不看或封存。但對待結構的態度是: 我們以後可以改變結構,因為結構將成為連接個人思想網絡的一部分。
4. 容易但複雜 (easy and complicated) vs. 簡單但繁複(simple and complex) 當要說服一個人(例如你的朋友)建立一個還不錯的筆記系統時,最常遇到的問題是:你必須付出一些努力來學習。繁複(Complexity)的好處是以後可以被簡化(Simplified),而復雜(Complicated)的東西則很難懂。劉淵非常高興,立刻封㔨督為「親漢王」,石勒則為「輔漢將軍」。
這是任何一個粗通三國的人,都能立刻發現的事實。漢光文帝劉淵立刻派出使者,前來給石勒加符節,上平東大將軍。石勒這就像東吳周泰被任命為漢中太守,說穿了,就是準備開戰,你當先鋒。在國家沒有致命性危險的時候,諸侯分崩離析,並不表示當皇帝受到威脅,那些人不會突然團結起來。
其中一個,名叫㔨督,跟石勒的「羯名」倒是相同。石勒幫㔨督也取了一個漢名,既為兄弟,一起姓石,而為了紀念兩人相逢,取名為「會」。
一旦西晉諸王團結,當此之時所有的反叛勢力,肯定是不夠打的。」 㔨督大驚,道:「那該如何是好?」石勒連忙站了起來:「為了避免打草驚蛇,不如大哥親自跟我走一趟匈奴吧,千萬別讓其他人知道了。要說明一下,㔨督跟伏利度,在這裡的職稱都是「張」,不是他們姓張。打劫本是石勒拿手好戲,伏利度的收入直線上升,烏丸族人的口袋也飽飽的。
對於一個遠征型大將軍,劉淵給石勒的權責,那是堪比阿斗對待諸葛亮了,這絕對不是單純的因為石勒或諸葛亮好棒棒。不是,問題是漢國的勢力,還沒翻過太行山啊。文:阿前 魏晉風雲之石勒英雄傳(上):失去家庭與部族的外籍少年,如何成為晉末群雄人中傳奇? 羯人石勒,西晉末年最傳奇的人物如果您覺得不能,那更應該要盡快想好對策啊。
其中一個,名叫㔨督,跟石勒的「羯名」倒是相同。劉淵再不疑他,命石勒主管太行山東戰事。
「輔漢將軍」一下,你就會知道劉淵的「漢文化功底」有多麼深厚。而石勒所為,就是跟三位大前輩一模沒有兩樣的「輔漢」動作呢,所以說你真的能感覺到,劉淵對於三國故事的極為了解(笑)。
劉淵在河北不是沒有影響力,問題在於他其實是「晉」將。五胡亂華不是外族入侵,而是群雄割據,是軍閥戰爭。」就這樣,石勒不費一兵一卒,就「挾」上黨部族頭領族長,去跟匈奴劉淵領功了。可惜更多人,總是認為匈奴劉淵,羯人石勒,只是進入中國燒殺擄掠的蠻族頭頭。姑且當「長」來看,因為是常見字卻實在不太常見的用法,難找。一場壺關之戰,於焉展開。
石勒得到皇上指示,加緊攻破鄴城,更狠狠的修理了過去的死對頭們,很快幾乎平定冀州。匈奴立漢,那是匈奴貴族拱他劉淵,河北胡人可不買這個帳。
面對這支千人勁旅,石勒又設了「輔漢」之計。這是任何一個粗通三國的人,都能立刻發現的事實。
跟汲桑合作,取得河北霸權的石勒,並未就此登上康莊大道,汲桑很快就被晉朝正規軍鏟除,而石勒則決定投靠當時反晉第一大國:「漢」。蜀漢只有三個人領過,分別是李嚴、張裔,以及姜維。
伏利度知道石勒,很開心,直接就跟石勒結為兄弟,把族人交託給石勒,要石勒多去搶點好東西回來。在這之前,河北已大致為晉將劉琨平定,劉琨此時便是在并州與劉淵勢力僵持。接下來,先去牧馬,後為馬盜,掌握了好馬,掌握了牧民的經濟命脈,石勒終於受到牧民之長「汲桑」的重用。㔨督也很高興,石勒也很高興,兩人索性結為兄弟。
除了㔨督石會,烏丸這邊又有個兩千人族長伏利度,不願意與匈奴合作。不是,問題是漢國的勢力,還沒翻過太行山啊。
對於一個遠征型大將軍,劉淵給石勒的權責,那是堪比阿斗對待諸葛亮了,這絕對不是單純的因為石勒或諸葛亮好棒棒。石勒在山西河北,是薄有威名的「胡」將,認真說,其實應該是大馬賊。
三國時代的壺關之戰也算小有名氣,不過都是東側往西打,這回是西側要往東進。壓根不願意承認,他們也是西晉大中國下的一份子。
石勒見時機成熟,就找機會抓住伏利度,跟烏丸勇士們說:「現在只有起來反抗晉朝才有活路了,你們要跟我走?還是跟著伏利度?」就這樣,石勒收了這批烏丸勇士,回去找劉淵報到。打劫本是石勒拿手好戲,伏利度的收入直線上升,烏丸族人的口袋也飽飽的。Photo Credit: shutterstock.com/達志影像 也就在這個時候,劉淵突然稱帝了。一旦西晉諸王團結,當此之時所有的反叛勢力,肯定是不夠打的。
劉淵非常高興,立刻封㔨督為「親漢王」,石勒則為「輔漢將軍」。」 石勒又道:「那可不妙啊,我聽說四周大多的部落,都已經接受了匈奴單于的徵召,正在商議聯合起來將您打倒,把您的部落牛羊人馬,都送給匈奴。
石勒幫㔨督也取了一個漢名,既為兄弟,一起姓石,而為了紀念兩人相逢,取名為「會」。文:阿前 魏晉風雲之石勒英雄傳(上):失去家庭與部族的外籍少年,如何成為晉末群雄人中傳奇? 羯人石勒,西晉末年最傳奇的人物。
再次回到河北的石勒,下令不得侵擾老弱百姓,只挑選強壯男丁補充兵源,一時間,竟也頗得河北人支持。要知道,劉淵是第一個承認劉備(季漢)政權的後代。